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 9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奏响“人产城”和谐乐章——“新形态·新趋势·新动能”首届休闲发展论坛观察》的报道。
今年以来,国内旅游业迎来强势复苏,旅游市场需求变化速度加快。在“新形态·新趋势·新动能”首届休闲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观光、休闲、度假日益成为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度假休闲成为新的增长点。
9月6日,由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内蒙古日报社和北京全域旅游规划院主办的“新形态·新趋势·新动能”首届休闲发展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举行。
与会嘉宾指出,现阶段,我国休闲产业已确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休闲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休闲产业出现了更丰富的形态与内涵。
“休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之策,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引擎,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源。”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说。
王琪延介绍说,休闲产业有五大产业,具体为休闲核心产业、休闲品种植业、休闲工业、休闲设施建设业、休闲服务产业。其中,休闲核心产业最重要的包含旅游休闲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养生休闲产业等。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休闲不但提供了丰富有趣的生活方式,更成为人类追求幸福和健康的重要方法。“休闲旅游度假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生活,是一种高品质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人民追求的一种高品质文化生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研究员谢士强说。
对于休闲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王琪延认为,最重要的包含三品化、双轮化、人性化、环保化、简约化、精细化、融合化、安全化等。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马晓龙认为,休闲产业新趋势是从资源到产品到场景的市场消费需求重构,通过“创意+技术+小资本”的场景创新是小城市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方向。
休闲经济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休闲产业为城市发展赋予新动能。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表示,文化的融入和重构,是传统文旅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而文化旅游的发展又能赋能城市焕新。
宋洋洋分享了对休闲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是建立“1+N”的立体化发展思路,有一个立体的文化形象和定位,同时配合一组立体的文化体验和互动;二是树立“4C”发展原则,即融入现代场景、打通年轻社群、讲好文化故事、激发社交传播;三是推动“文旅+”的跨界融合,让地区品牌化、文化化、场景化;四是推动“产城融合”布局旅游节点型城市,通过文化旅游赋能城市焕新,区域节点构建网状布局,让城市文旅发展着眼于人、着手于产、落脚于城。
中国雪橇协会主席、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奥林匹克金质奖章获得者赵英刚,从体育与休闲产业结合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利用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并结合阿尔山天气特征情况、资源配置、赛事举办等实际,分析了阿尔山发展休闲产业的优势,“阿尔山可把休闲旅游作为拉动内需、可持续发展产业重点推进”。
“春赏花、夏避暑、秋游林、冬览雪。兴安盟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及温泉、湿地、火山等自然景观,拥有野营、康养、红色、非遗等特色旅游项目。兴安盟发展休闲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兴安盟委委员、宣传部长秦化真表示。
在本次论坛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依托“2023中国魅力城市指数”评价结果,围绕“富、和、美、精”的“魅力”内涵和当前各地呈现出的主流休闲方式,发布了“十大品质休闲胜地”,北京朝阳区、淄博张店区、鄂尔多斯康巴什区、西安雁塔区、甘孜藏族自治洲理塘县等地区上榜。入选“十大品质休闲胜地”的北京朝阳区受邀分享经验。
“本次休闲发展论坛后,将聚合平台的力量,为创业创新提供机会,为品牌形象提供运营,为投资融资提供‘加持’,为文旅建设众志成城。”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分党组书记、社长于长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