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进一步探索河南省洛宁县罗领乡的旁边的环境和地理位置特点,探析并研究河洛文化及当地乡村特色,结合当地的场地现状,从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出发,力求打造一个集研习文化、康养项目、休息娱乐、产业振兴为一体的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基地。
洛宁县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远长久,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洛宁县的版图仿若灵龟翘首迎曦,享誉中外的河洛文化标志“河图洛书”就出于此处,汉字文化历史之源——“仓颉造字台”也源于此。仰韶文化和龙头文化的遗址凸显了洛宁县深厚的文化渊源,历代文人墨客在此流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河南省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位于洛河中上游,隶属十三朝古都洛阳市,本次项目选址为罗岭乡八官线以北地区,涉及讲理村、后核桃沟、罗岭乡等村庄,且以罗岭乡为重点开发项目。总体设计是将大豫山、讲理村、洛书院、高山牡丹园、香楸湾山居等区域,以洛书文化为脉络,将其串联起来,打造一个集文化与研学体验、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于一体的文旅品牌。
河洛地区有着浓厚的中原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可借助这一文化背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同时融入项目基地其它文化元素,对该项目进行品牌文化定位。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形式,不但可以保护和宣扬河洛文化的历史价值,还可以给游客提供别样的交流与体验。
洛宁县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灿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独特的传统乡村建筑等资源,且村落的人口结构、生活生产受城镇化影响较小,但经过调研发现,洛宁县现有的景点地块较少,仅有洛神庙、龙头山和爱河小镇等五处较为知名,该地区的许多文化遗迹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建筑空置、修复保护工作力度不够、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等问题,由于缺乏著名景点的带动以及旅游路线的不完善,导致现有景点资源的浪费。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做“美丽中国梦的践行者”,我们要紧跟时代要求,向新型产业转型。本次设计项目以打造特色小城镇为目的,在产业体系上,以休闲度假、文学养生、生态研究等产业体系作为导向,构建综合性产业结构。
我们对基础设施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在的状况进行了深度调查,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升改造,同时,融入带有洛书文化渊源的一些景观元素,将各个地区的文化地标串联起来。我们以打造特色旅游度假小镇为出发点,并向这个方向发展,不但可以带动当地和周边的旅游业发展,还可以弘扬各区域中所蕴含的河洛文化,并将其全方面展现在游客的视野中。
经现场调研发现,项目区域较为广阔,现有的文化遗迹体量较小且较为分散。因此,在进行基地规划时,可以将文化作为主要线索来“串联”各个景点,同时进行相近文化主题景点的统一规划,这样既可以全方面展现其文化内涵,也利于空间氛围的营造。
丰富的水资源和优美的地理环境一直是罗领乡的地域优势,在任何土地开发和旅游资源拓展方面,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乡村建设,在规划设计时我们都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时刻秉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做到合理规范的开发。
有着“七山二塬一分川”地貌的洛宁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无论是其富裕的淡水资源、优质的人文资源,还是有着“绿竹之乡”美誉的林业资源、丰厚的矿产资源和生态能源都是历史长河的积累沉淀,这些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再生。所以我们作为后来者,不应人为地去破坏这些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这不单单是为我们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还是为了造福我们的后代。
洛宁县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来此游玩的旅客除了领略祖国的美丽风景之外,还可以与华夏文明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因此,我们在规划康养旅游和进行空间环境改造设计时,应跟随历史的脚步,既要因地制宜,又要与时俱进,要合理化、人性化、科学化。要将“河图洛书”的文化元素,应用到建筑外观、游客休息设施及各种景观小品的造型之中,这样,既强化了整个项目基地的文化氛围,又可以使改造设计和谐地融入周边环境。
水生态的修复,无论对自然景观还是文化保护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任何规划都必须在不破坏水资源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一方面,修复和治理罗岭乡域的水环境可以更好地为景区提供水源,提升环境水平。另一方面,当地的玄沪河是洛书文化的重要载体,将玄沪河打造为景点也是保护和传承洛书文化的重要举措。
虽然康养旅游的主旨是让人远离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但在规划旅游计划中却不能让游客感到不便,因此,能够最终靠设计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实行智能化管理,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旅游项目、规划景区游玩路线、查找周边设施(例如路线、餐厅等),更准确地确定停车场、售票处、酒店的位置,了解游客景区表演时间安排等,方便旅客规划旅游路线,并通过这一些方式更好地为小镇进行宣传。
河洛小镇依山傍水、地势优美、土地肥沃,能借助原始的自然环境条件,给城市游客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还要进行河道梳理整治,重塑多功能水系统,涵养活性水溪,形成季节性河流,增加水体面积,并结合洛书文化打造滨水景观节点,构建三级排水系统,保障防洪排涝的安全性。
洛宁县研学项目的发展定位主要是以教育研学为主,其本身就是对民间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活动,体现了对中原文化的重视。研学项目涵盖:1. 洛书文化馆——全面展示洛宁历史、人文、传记等;2. 洛神庙——近距离研究“洛出书处”各碑刻,品尝古井井水;3.龙马负图寺——学习《周易》、八卦图内涵;4. 禹王庙——登龙头山,体会大禹治国理念;5. 玄沪河——探源洛书,观赏摩崖石刻、造字台、灵龟石;6. 游竹海——徜徉绿竹林,走入编竹人家,体验竹编工艺;7. 窑洞民居——探索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总之,该地区研学项目的宗旨就是致力于提供一个可以比较集中的近距离感触中原文化的地方,促进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应用。
在规划康养旅游项目时,必须要遵守国家最新发布的旅游发展规定要求,深入进行完善的市场调查,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系统合理地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不同类别的旅游产品。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康养产业对当地洛阳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要重点打造康养旅游品牌项目,并提升康养旅游的质量,可以为旅客提供疗养保健等许多休闲养生的服务,组织一些休闲娱乐和绿色养生购物活动,让参加康养项目的旅游者通过我们设计的康养旅游活动,能够获得独特且难忘的旅游体验。
洛宁县淡竹栽培历史悠久,素有“竹乡”之称。洛宁的竹编文化闻名全国,主要产品有竹板、竹帘、竹席等。这些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国家和地区,并在当地倍受青睐。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洛宁县有一万多人从事竹编技艺,因此洛宁又号称“竹艺万家”。所以在设计制定发展策划时,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竹乡”这一影响力,开发设计了有着“洛水竹香”美誉的竹叶茶、竹筒饭、竹筒粽子、竹筒月饼等产品,积极打造“洛水竹”的品牌系列。 除了“北国竹乡”的优势,罗领乡还素有“豫西核桃第一乡”的美誉。罗领乡土质肥沃,气候温润、日照充足,非常适合核桃生长,家家户户都种植核桃,罗岭乡讲理村还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选定为有机核桃示范基地。来此游玩的体验者可以参与核桃的采摘、脱皮、烘干以及文玩核桃的挑选与鉴赏等活动。
从当前来看,康养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尽管目前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人们对康养旅游的新型模式还没有完全了解,但是,消费的升级与变化正在颠覆传统的旅游产业,对于日益追求高品质与高享受的人们来说,传统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精神需求。康养旅游就是在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环境的基础上,让人的身体和精神感到充分愉悦和满足,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从而享受生活。洛宁县乡村研学康养旅游项目的开启,能够有效促进洛宁县康养研学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在“旅游 2.0 时代”的精神需求。就全局而言,本方案的实施可以充分带动洛宁县全域游的形成,将各个景区有机结合并发挥其独特优势。该项目依托洛宁县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利用“康养 +”“旅游 +”“生态 +”等先进产业模式,全面整合各种文旅集团平台资源,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研学等产业的深层次地融合。随着康养旅游的兴起,慢慢的变多的乡村建设开始加入这个新型产业,推出了各种不一样的康养旅游计划,受到慢慢的变多的人的青睐。但是,这种新型旅游模式也存在经验不足、缺乏实际理论指导、同质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规划康养旅游项目时,必须因地制宜、实地造访,深刻了解当地历史背景和文化及地域人文关怀,做到“天人合一”,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
乡村康养旅游规划设计,要从全局考虑,不仅要注重整体规划,还应进行系统地、有明确的目的性地策划定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背景和文化、产业经济、空间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并且凸显地域特色,避免“千村一面”。通过充分了解罗领乡地域文化精神与文化特色,深度挖掘罗领乡的乡村产业特色,形成了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性乡村康养旅游规划的设计理念。一方面要注重资源的保护,将项目地区的自然风景和地理位置优势合理配置,实现环境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当代乡村特色和康养旅游的规划设计要素,从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出发,力求打造一个集研习文化、康养项目、休息娱乐、产业振兴等为一体的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基地。(作者:戚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