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皆是景色,人水和谐幸福来。近年来,潍坊高密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统一”幸福河湖建设新路径。五龙河文旅康养综合体,是高密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幸福河湖建设迭代升级的生动实践之一。
高密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胶莱平原腹地,境内均属雨源性河流,河中一般无长年流水。五龙河发源于诸城市九龙埠北麓,自南向北流经高密汇入北胶新河,是高密市第二大河流。如何让五龙河的水“活”起来是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方面,充分的发挥高密境内五龙河上游西线上的中型水库马旺水库和东线上的小Ⅰ型水库李家庄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益,利用汛末洪水资源,开展蓄水调度、蓄洪补枯、调节径流。实施高密市引潍入马旺水库雨洪资源调配工程,在潍河古县橡胶坝上游500m处修建引潍入马提水泵站,将潍河雨洪资源通过管道输出至马旺水库,让天然来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满足河湖景观水体的生态用水需求。
另一方面,深挖优美水环境生态价值,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幸福河湖建设运营。高密市交运集团投资6000多万元对五龙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对五龙河沿岸的整理和对河道清淤、河堤砌筑、修建石桥和木栈道、河中岛、地下雨污管网等配套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项目。以维持河道自然形态、建设生态驳岸、涵养生态群落为重点,先后投资8000万元修建了4.5公里的沿河道路、栽植名贵珍奇花卉苗木30余万株,建成6300米的绿色生态长廊,“一河清水、两岸绿色、三季花开、四季常青”成为五龙河的美丽底色。
乘着幸福河湖建设的春风,五龙河经过系统治理、精心打造而华丽转身,为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如何让五龙河的生态底蕴“动”起来?自2011年起,交运集团累计投资6亿元、先后建成文化广场、美术部落、影视基地等多个景点,和柴沟镇政府配合,周边配套了蓝莓采摘园、蔬菜科技园、五龙河公园等乡村消费性服务业。
以乡村休闲和文化旅游为核心,以“一带一路三区”为发展空间布局,目前已经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教育培训于一体,借助综合体的资源优势,全力发展民俗游、生态游、文化游等特色品牌,定期举办美食节、民俗展等展销节会,年实现产值3.5亿元,增加农民就业1000余人,人均增加收入3万元。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将讲好“高密故事”、讲好“乡村故事”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努力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其中,投资5200万元建成五龙河文化创意园一处,配合市有关部门搜集整理大禹、邱橓等相关文献2000多册,制作宣传片两部、版面130多个,在五龙河景区建设五龙庙,全面宣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舍己为公精神,积极倡导邱橓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因其深厚的文化渊源成为电影《青檀》重要取景地,今年3月,高密市首部院线电影《青檀》首映宣传周启动暨高密市首部院线电影《青檀》全国公映发布会在此举办。目前,正积极地推进晏婴、郑玄、刘墉纪念馆、民俗体验基地建设,努力把高密“四宝”文化发扬光大。
层林叠翠、暗香疏影、镜花水月,漫步在五龙河湿地公园,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目之所及皆是美景,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五龙河优美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营商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秉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统一”,文化、观光、康养“三位一体”,全力打造五龙河文旅康养综合体,让“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协调发展。先后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全国自然教育基地、省级湿地公园、省级旅游示范区、潍坊市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今年4月份,以“绿动齐鲁 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第三届潍坊市森林文化周暨第六届高密市五龙河文化旅游节在五龙河湿地公园隆重启动,设置的森林文化展示区、非遗文化展示区、特色林产品展示区、林业成果展示区等,吸引了30多家企业单位参与展出。
注重全域统筹,兼具文化旅游特质和城乡风貌展示特色,打造五龙河·和美田居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集中柴沟镇8个村、2家企业,凸显“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如古色古香的乡村记忆馆、630亩花卉苗木“大观园”等,展示风光、文化、园艺等,促进农文旅互动互补、互促互利、融合发展。依托潍坊国家农综区示范带动优势,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园,辐射带动8个村庄增加村集体收入,引导周边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规模化种植蓝莓、大樱桃近500亩,年带动农民增收100多万元。在探索城乡和美一体化融合发展中,提升镇域承载力,释放村庄潜力,以抱团发展的方式,形成“全域秀美”新格局。(桓闻)
近期,我国“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观测到一例伽马暴EP240315a,这是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1月23日,相关成果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在线
日前,由机器人天工、天轶、小柒与现场主持人共同发布的,以“畅享科技 乐酷亦庄”为主题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年文商旅体发布活动,在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举办。
近年来,我国种业快步发展。从种子生产到App订单运输、催芽厂催芽作业、智能秧棚育秧、轨道车运输、智能驾驶插秧、田间水肥管理、App订单驾驶收获,我国已形成科技范十足的种子生产链条,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加速度”。
乙巳蛇年将至,国家自然博物馆“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和升级焕新的基本陈列“脊椎动物的崛起”向公众开放,不少大朋友和小朋友在浓浓的年味中迎来一场科普之旅。
车辆扎进山体,穿过17.5公里长的锦屏山隧道后,周遭终于从昏暗变得明亮,一座“地下城”出现在眼前——这里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以下简称“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开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明显降低药物副作用。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